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4场学术沙龙
2022年11月16日(周三)晚7点半,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4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与书法。本次沙龙由邢长远老师主持、刘立华老师主讲、刘玉华老师点评,研学会部分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邢长远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参加沙龙活动的刘立华老师和刘玉华老师,强调了研学会系列学术沙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的意义,鼓励同学们深入思考,大胆发言。首先,由第一研学小组选派的尹勇飞同学(22历史本2)发言。尹勇飞同学指出中国书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到各种书体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印记,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民族灿烂文明史的重要体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宗教、道德、理论、文学、审美、绘画等外界因素都会影响书法文化的走向,但在各种因素中,古代政治的影响力是最为直接、最具影响力的干预因素。接着第二研学小组选派的吴姣同学(22中文本2)发言。吴姣同学从古代科举对书法发展的影响、帝王对书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发言。她认为帝王能够汇聚高端书法圈,促进书法交流,形成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她强调书法往往为政治服务,书法教育和书法风气都和政治环境息息
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7场学术沙龙
2022年11月11日晚7:00,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7场学术沙龙。第7场学术沙龙原定在上学期举办,由于疫情影响,延期到本学期举办。本场沙龙主题为“土地情怀与‘荒牛’式生命形态的歌者:赵兴国散文创作研讨”。本次沙龙由孙永副教授主持、李盛涛副教授点评,特邀散文家赵兴国老师、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邢长远副教授、大学生研究会部分同学参加了本场沙龙活动。沙龙开始,主持人孙永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散文家赵兴国老师,并对赵老师能够参加沙龙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研究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胡聪聪同学(22中文本1)发言。胡聪聪同学从中华民族对土地的眷恋热爱、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这两方面研讨赵兴国散文创作,认为其细致刻画了乡村生活的苦与乐,充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表现出旧时淳朴的乡风。胡聪聪同学指出,赵兴国老师的散文创作在充满土地情怀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堪称为“荒牛”式生命形态的歌者。接着,研究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刘雅同学(22历史本2)发言。刘雅同学以《牛命》《野有蔓草》《月亮》《夜来南风起》为例,分析了赵兴国散文中的土地情怀和“荒牛”式的生命形态。刘雅同学
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3场学术沙龙
2022年11月4日(周五)晚7:00,在信息楼西楼503教室,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3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为:亚美尼亚社会文化与民族精神。本次沙龙由邢长远副教授主持、亓佩成教授主讲、张龙海博士点评,研学会全体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研学会第一研学小组选派的付潇文同学(22中文本1)以前苏联导演帕拉杰诺夫作品《石榴的颜色》为例论述亚美尼亚文化与民族精神。付潇文同学指出亚美尼亚保持文化韧性的关键因素是亚美尼亚人一直保持着坚定的信仰。亚美尼亚人在历史上饱受外族入侵,但因对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其文明并未涣散,甚至实现了灭国2000多年又复国的光辉壮举。研学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孙悦同学(22中文本1)则从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分析了亚美尼亚文化的形成。孙悦同学指出,亚美尼亚独特的社会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悠久历史的影响,亚美尼亚文化能够留存下来,也离不开亚美尼亚人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热爱。研学会第三研学组选派的朱淑慧同学(22历史本2)从文学,建筑,舞蹈和人民音乐四个方面讲述了亚美尼亚文化的魅力与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朱淑慧同学指出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承办刘庆祥《大河归处》作品研讨会
2022年11月6日上午,由滨州学院、滨州市作家协会、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滨州市图书馆联合主办,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刘庆祥《大河归处》作品研讨会”在滨州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滨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烟华主持,三十多位来自各地的专家、作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滨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庆祥畅谈了散文集《大河归处》的创作经历,介绍了个人的创作经验。参会的专家、作家分享了对该书的阅读体验和研究心得,依次进行主题发言的有:滨州学院组织部原正处级组织员、滨州文学研究中心特聘学术顾问孙红军,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光军,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永,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骨干李盛涛、韩荣钧、李玉英,著名散文家高维生,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滨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散文家李登建,滨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著名散文家常增文,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滨州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滨州电视台副台长、著名诗人赵雪松,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滨州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诗人王长征,滨州市文联四级调研员田希婷,滨州学院研究生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师生线上专访著名诗人舒中先生
2022年10月27日晚上,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师生线上专访了著名诗人舒中先生。参加此次线上访谈活动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博兴县作家协会主席舒中先生,研究中心学术骨干李盛涛副教授,以及舒中诗歌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侯淑敏、樊慧萍、赵晓琳、朱妍妍、杜昕冉、韩姝萌、焦点等同学。本次线上访谈会由侯淑敏同学主持。首先由舒中先生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舒中先生介绍了自己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谈到了博兴县历史悠久的水土文化,以及少年时期积累的古典诗歌底蕴,深入阐释了自己坚持文如其人、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接下来,大学生研究团队的同学们向舒中先生请教了研究中遇到的困惑,舒中先生一一进行了解答。侯淑敏同学提到了舒中先生诗中荒甸意象的问题,舒先生对此解释: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是其心灵寄居、放飞灵魂的场所,对于成长环境狭小的县城诗人来说,利用地域文化进行创作是十分有必要的;赵晓琳提到了诗歌《灰雁飞过黄河口》中灰雁形象的问题,舒中先生认为: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人,要有一双特别的、不一样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哲理。在讨论过程中,舒中先生还与同学们探讨了诗歌意象创作、诗歌语言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问题。最后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 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 成功举办2022届新老会员见面会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于2022年10月22日在4教106室成功举办了新老会员见面会。参加见面会的老师有:生态文化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主任、校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老师;生态文化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副主任、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老师;生态文化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副主任、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永老师;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立华老师;人文学院教授亓佩成老师;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王爱民老师。首先,孙永老师宣读了2021—2022学年研学会和研究会“优秀会员”名单,闫永利老师上台为“优秀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其次,孙永老师宣读了2022届研学会和研究会副部长及以上同学的聘任通知,邢长远老师、王爱民老师分别为相关同学颁发了聘书。接下来,刘立华、亓佩成、闫永利三位老师分别作了发言。刘立华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书,不能死读书,要把书读透、读懂,强调读书要思考,要从书中汲取圣贤的智慧。刘老师还指出了书法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亓佩成老师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研究亚美尼亚文化的经历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师生专访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
2022年9月24日上午,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师生在柿意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专访了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参加此次访谈的活动的有: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永副教授,研究中心学术骨干高金霞博士,王长征诗歌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李雪萍、吴雨羲、许雨萌、刘瑞琦等同学。访谈会由邢长远老师主持。王长征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历。王先生介绍了《易经书》《习经笔记》等诗集的创作过程,谈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朦胧派诗歌、西方文学等对自己诗歌创作和诗歌理念的启发,并对自己的“本源写作”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接下来,李雪萍同学代表大学生研究团队介绍了前期研究情况。前去访谈的师生按照访谈提纲与王长征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长征先生针对诗歌的精神资源、诗歌的创作理念、诗歌风格的阶段性变化、诗歌题材和意象的选择、诗歌创作的灵感等问题耐心进行了回答。访谈期间,闫永利处长、孙永副教授、高金霞博士也和王长征主席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诗性、即兴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孩子的童心跟诗歌创作的关系等问题。通过本次访谈,研究中心师生加深了对王长征先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骨干王志芳教授 与“许烟华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座谈交流
5月24日晚8点30分,在3号教学楼404室,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骨干王志芳教授与“许烟华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团队负责人张高远以及小组成员闫增敏、冯婕妤等人参加。座谈会上,王志芳老师与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了亲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王志芳老师强调研究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需要了解作者本人,对许烟华诗歌的研究要长期进行,应尽快与许烟华先生取得联系,与许先生就创作经历、创作初衷、创作思路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接下来,研究小组成员就自己对于许烟华先生的了解谈了自己的看法。此外,王老师还对同学们课题申报进行了指导,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点明出了课题研究的多个角度,讲解了课题选题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王老师强调,在撰写课题申报书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该积极请教往年立项的师哥师姐,弄清课题申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这次座谈会,同学们受益匪浅,王老师的细心指导,为研究团队下半年省级课题的申报指明了方向,使研究团队明确了接下来的任务和目标,为后续更深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1场学术沙龙
2022年5月26日(周四)晚7:00,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1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主题为: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族谱文化。本次沙龙由邢长远副教授主持、王立东副教授主讲、刘立华副教授点评,研学会部分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邢长远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王立东副教授和刘立华副教授,强调族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在中华文化血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当下时代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首先研学会第一研学小组选派的焦点同学(21历史本1)发言。焦点同学从历史发展角度详细介绍了族谱的产生与发展,同时指出族谱同社会群体、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姓氏、家族成员及家训、家传也是家谱传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后,焦点同学指出,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接着研学会第二研学小组选派的吴云龙同学(21中文本2)发言。吴云龙同学从族谱形式、族谱内容以及族谱的教化作用三方面说明了族谱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吴云龙同学指出,族谱文化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作为年轻一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 与“王长征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座谈交流
5月22日下午,在实验楼北楼408会议室,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与“王长征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团队负责人李雪萍同学结合《卖树》等作品,探讨了王长征诗歌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李雪萍认为“树”这一意象的运用,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所指不仅仅是树,而是象征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价值的事物。杨晴晴同学也关注到了《放生谣》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李雪萍同学强调对自然的馈赠不同,她更强调对自然不能过度索取这一层意蕴。佳鑫同学则从时空跨越角度解读王长征诗集,以《消失的白马》为例,重点解读了“从古而来”“逝去的岁月”“深邃的未来”等几个关键词,她认为王长征的诗歌体现了连通古今,跨越时空之感。吴雨羲同学主要从语言、结构等来探讨王长征诗歌的风格。她认为王长征的诗歌风格是多元复杂的,既有大量使用象征、暗示手法,晦涩难懂一面,也有平实通俗、非常生活化的一面。她提到《政变的消息》中,田亩、牛、水井、瓦片、炕等意象的运用,就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之感。许雨萌同学重点解读了诗歌《给孩子们》,她认为这首诗从一开始的阴沉到后来的充满希望,体现了内在风格的转变。最后发言的是刘瑞琦同学,她认
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9场学术沙龙
2022年6月12日晚7:00,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9场学术沙龙。沙龙主题为:平原与树——李登建散文《平原的高度》中人格化的自然意象。本场沙龙由肖天同学主持、王欣乐同学点评,大研会部分同学参与。沙龙开始,主持人肖天同学(20中文本2)介绍了点评人王欣乐同学及各研学组选派的发言人。首先,第一研学组选派的侯淑敏同学(21中文本2)发言。侯淑敏同学以《平原的高度》和《站立的平原》两个作品为例,阐明了李登建先生虽然写的是树,但实际上写的却是平原上的人,树是先生情感的寄托。其以“平原”意象实现了对家园情结的构建,使其散文深刻而厚重。其次,第一研学组选派的第二个发言人于清芳同学(21中文本1)发言。于清芳同学分析了李登建先生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以及作品内涵。她认为李登建散文,有诗化渲染的倾向,擅长从具象入手,细致模拟某种事物的存在。于清芳同学从散文的写实、写情、写思的三个境界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李登建作品挖掘生活,反思现实的内涵。接着,第二研学组选派的宋婕同学(21中文本1)的发言。宋婕同学以《平原的高度》为例,认为作者赋予树坚韧不屈、坦然包容、忍耐承受的树性。最后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2场学术沙龙
2022年6月10日(周五)晚6:30,在信息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了第52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主题为:《诗经》中花鸟鱼虫意象的生态意蕴。此次沙龙参与人员为文化生态学研学会全体学生。沙龙开始王欣乐同学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她强调《诗经》中花鸟鱼虫意象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先民的朴素生态价值观以及生命共同体意识,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首先,研学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魏雨涵同学(20中文本2)发言,魏雨涵同学指出《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包含大量关于自然生态景物的描写,不论是《国风》对男女真情的歌唱、对风土人情的反映,还是《大雅》《小雅》对周朝祭祀、祝颂、燕饮、叙事等内容的展现,亦或是《颂》对周族祖先盛德的歌颂和文治武功的赞美,《诗经》都体现出温柔敦厚、中正和谐、生生不息的天地精神,表现出万物与人类浑然一体、共生共存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生发出一种人与自然相融、与天地同体的永恒感、历史感。接着,研学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何依格同学(20历史本1)发言,何依格同学认为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的意象“飞鸟”表达了人民对于如飞鸟般自由和美好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耿宝强教授 与“李广田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座谈交流
2022年5月24日,滨州文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耿宝强教授与“李广田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在3教409办公室进行了座谈交流,团队成员王树新、张源广、张凡、夏子涵、杨其成参与了座谈。首先,小组成员们汇报了搜集到的李广田生平资料以及对李广田作品的阅读情况。耿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对李广田的研究成果。然后,耿老师向同学们解答了深度研究一个作家的要点:一是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二是要全面阅读作家的作品;三是要阅读作家的传记;四是要阅读作家的年编,对作家的生平经历作细致了解;五是要阅读作家的书信和笔记。最后,小组成员对于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向老师进行了询问。如,李广田的早期诗歌创作受到了哪些外国文学的影响?耿老师耐心向同学们进行了解答,并指出了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阅读量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关心、不了解文学前沿的动态。耿老师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在大学这段时光里博览群书。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同学们理清了对李广田诗歌和散文作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了后续的研究任务,增添了研究信心,为接下来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骨干韩荣钧副教授 与“黎汝清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座谈交流
5月22日晚7点,在7号教学楼201室,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骨干韩荣钧副教授与“黎汝清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了座谈会交流。团队负责人王玮、小组成员何依格等人参加。座谈会上,韩荣钧老师与研究团队成员亲切交流,与各位同学深入探讨对黎汝清先生作品的看法,并且将思维拓展到更广的方向,共同交流了对战争题材小说、历史小说以及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看法。韩老师要求同学们多看多练,多关注同类型的近现代作家及其作品,鼓励团队成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黎汝清先生文学作品。除此之外,韩荣钧老师还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一是要求团队成员从历史和文学角度去分析作家作品,二是要求同学们在知网等学术网站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多阅读、勤动笔,循序渐进,确定研究选题,形成研究观点。韩老师平易近人,经验丰富,耐心回复了同学们的相关问题,为同学们解释和讲解了许多专业性问题,特别是对历史战争题材小说的叙事性、故事性以及作者的政治立场等做了分析,同时对小组成员的研究方向进行指导,提供了多个方向。通过此次会议,同学们受益良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