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7场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

2022-11-22

浏览次数:

758

2022年11月11日晚7:00,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功举办第7场学术沙龙。第7场学术沙龙原定在上学期举办,由于疫情影响,延期到本学期举办。本场沙龙主题为“土地情怀与‘荒牛’式生命形态的歌者:赵兴国散文创作研讨。本次沙龙由孙永副教授主持、李盛涛副教授点评,特邀散文家赵兴国老师、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邢长远副教授、大学生研究会部分同学参加了本场沙龙活动。

沙龙开始,主持人孙永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散文家赵兴国老师,并对赵老师能够参加沙龙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研究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胡聪聪同学(22中文本1)发言。胡聪聪同学从中华民族对土地的眷恋热爱、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这两方面研讨赵兴国散文创作,认为其细致刻画了乡村生活的苦与乐,充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表现出旧时淳朴的乡风。胡聪聪同学指出,赵兴国老师的散文创作在充满土地情怀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堪称为“荒牛”式生命形态的歌者。接着,研究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刘雅同学(22历史本2)发言。刘雅同学以《牛命》《野有蔓草》《月亮》《夜来南风起》为例,分析了赵兴国散文中的土地情怀和“荒牛”式的生命形态。刘雅同学认为赵兴国散文中的土地情怀隐藏在写人、写事、写景的字里行间,引导读者体会真挚而炽热的真情实感。“荒牛”不仅代表着拓荒开垦的耕牛,更是象征了荒地般沉静的心灵。然后,研究会第三研学组选派的耿兆雪同学(22中文本2)发言。耿兆雪同学以《夜来南风起》为例分析赵兴国散文的特色。耿兆雪同学指出,赵兴国散文让大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的基本面貌——农民们生活艰辛,但仍满含热情积极生产建设,让大家学习到,做人要勤劳,即使受到挫折,也要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困难。

茶歇过后,散文家赵兴国老师围绕本场沙龙主题进行发言。赵兴国老师从自强不息的生命形态、真诚是散文最重要的品质、用心体味土地的温度、用饱满的情感描绘土地四个方面畅谈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导同学们该怎样生活,怎样创造好的文章。赵兴国老师指出,散文易写难攻,鼓励同学们自强不息,勇于表达自己,敢想,敢闯。同时,赵兴国老师教导同学们,人生中最痛苦的节点,恰恰是促使你真正成长的地方。接着,李盛涛副教授进行了沙龙点评。李盛涛副教授赞扬了三位发言人大胆发言的勇气,赞美了赵老师的坦诚。李盛涛副教授指出,要敢于面对生命的痛点,要敢于面对悲剧,文学不该回避悲剧。最后,闫永利处长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也要实现文化的复兴,精神的复兴。这需要同学们不断修炼,多与作家老师交流,找到问题,敢于质疑,多读文章作品。本次学术沙龙圆满落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