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刊发我院刘涛、高金霞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刘涛教授、高金霞博士的论文《明代山东的瘟疫与政府应对》刊发于《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5期。论文指出,明代山东地区是瘟疫高发区,共发生229县次瘟疫,涉及57个年份,平均4.86年发生一次。从时间上看,瘟疫主要发生在明代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从空间上看,瘟疫在山东六府均有发生,其中山东西部的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的累计县次瘟疫大于山东东部的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瘟疫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山东人口大量死亡,而且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造成了严重影响。诱发瘟疫的主要因素是旱灾、蝗灾、水灾以及社会动乱、战争等。面对频发的瘟疫,明政府采取了抚恤灾民、延医施药、掩埋尸骨、祈禳驱疫以及旌表义民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疫情、安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皇帝怠政、官吏腐败以及战争频仍、财政紧迫等原因,实际救疫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山东社会科学》刊发我院刘涛、高金霞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刘涛教授、高金霞博士的论文《明代山东的瘟疫与政府应对》刊发于《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5期。论文指出,明代山东地区是瘟疫高发区,共发生229县次瘟疫,涉及57个年份,平均4.86年发生一次。从时间上看,瘟疫主要发生在明代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从空间上看,瘟疫在山东六府均有发生,其中山东西部的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的累计县次瘟疫大于山东东部的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瘟疫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山东人口大量死亡,而且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造成了严重影响。诱发瘟疫的主要因素是旱灾、蝗灾、水灾以及社会动乱、战争等。面对频发的瘟疫,明政府采取了抚恤灾民、延医施药、掩埋尸骨、祈禳驱疫以及旌表义民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疫情、安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皇帝怠政、官吏腐败以及战争频仍、财政紧迫等原因,实际救疫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语文教育教研室开展20-21学年第一学期说课活动
为促进教研室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0年4月,语文教育教研室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交流、研讨,在互听、互评中提升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老师们结合PPT汇报了各自任教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内容设置及评价方式等,并讨论了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的思路、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及更新教学内容等问题。
我院两教师参加2019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期学校培训
为做好师范类专业自评自建工作,提升我校自我质量保障实效,我院派出白花丽和李岩两位教师4月24日—26日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2019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期学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制定、分解与落实;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等。
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
2月6日到4月11日,人文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发出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号令,先后安排8批教工党员共计59人次前往学苑花园和学院小区值守备勤。每次有值守任务要安排时,我院全体教工党员均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党总支本着“人人参与,微薄助力”的指导思想,安排党员全员参与,轮流值守,更有多名同志多次参战,其中韩安庄同志值班5次,边小玲、韩荣钧两名同志值班3次。值守期间,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大家都坚守岗位,提前到,延后走,扫码、登记、劝阻……认真完成每项值守任务,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次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院的四名处级领导干部闻令而动,率先报名,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总支书记薛长河更是将这次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当作对我院党员党性修养的一次锤炼,力争让所有的党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真正借助这次“疫情”防控让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让党员的身份亮出来,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入常态化阶段,社区轮值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为展示全院师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
人文学院党总支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
为有效防控疫情,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防线,3月15日下午,人文学院党总支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党总支成员参加了会议。薛长河书记首先传达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部署了出国(境)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统计收取、师生信息摸底排查工作、“日报告”“零报告”、房屋出租信息统计等工作。薛长河强调,全体同志要认清形势,提高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总支各成员要坚守岗位,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全体党员要坚守在战“疫”一线,根据疫情需要和学校安排做好轮值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献出一份力量。王明东院长通报了开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利用泛雅平台、超星学习通、QQ群直播等方式有序开展教学,目前教学秩序井然。广大教师教书不忘育人,围绕战“疫”中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开展课程思政。王明东指出线上教学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更是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我们应当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和鼓励更多教师向“线上线下”双师角色转型。
我院邀请滨州中学骨干教师举行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2020年1月12日上午,我院在3号教学楼301会议室邀请滨州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召开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莅临参会的有山东省北镇中学初中部吴静、滨城区第四中学曹静、滨城区第六中学刘树行、滨州实验学校邓颖、滨城区杨柳雪中心学校高维霞等中学教学名师。与会的中学骨干教师根据滨州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多年的执教经验对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师职前职业素养等提出指导建议。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及其参与专业认证教师参与了座谈,并就教师专业成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课堂教学及合作开展教研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最后,我院王明东院长围绕以大学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师范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中心,以师范生培养要紧贴中学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地方教育一线为目的,要多方深入加强合作做了总结点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刊发我院张龙海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张龙海博士的论文《早期欧亚草原翼兽造型探源——以格里芬为主要线索》刊发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期。论文指出,翼兽造型是斯基泰艺术动物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斯基泰艺术中的出现和发展与外来格里芬造型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斯基泰艺术中翼兽造型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近东型、希腊型、波斯型和融合不同文化后自身创造的斯基泰型。在大致同一时期,中国境内也突然出现了带有异域风格的翼兽造型。考古发现表明,翼兽造型由希腊、西亚传入欧亚草原,后继续东传到达中国。这条传播路径就是日后所称的草原丝绸之路。
人文学院举办“放飞心情,健康同行”教工健步走活动
为增强教职工凝聚力,鼓励我院教职工走进大自然,愉悦心情,强健体魄。2019年12月25日下午,人文学院举办了“放飞心情,健康同行”教工健步走活动。行程中,大家欢声笑语,健步而行。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享受着健步走带来的激情活力。大家精神抖擞,在轻松的氛围中顺利到达终点。此次健步走活动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陶冶了教师们的情操,在学院中形成了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张龙海博士新著《斯基泰人与草原丝绸之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张龙海博士著作《斯基泰人与草原丝绸之路》于2019年11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斯基泰人是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活跃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本书通过考察斯基泰人的迁徙、商贸活动、文化交往等,对斯基泰人与草原丝绸之路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能为当今中国与中亚、东欧国家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借鉴与思路。
河南大学周祥森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12月21日上午,河南大学《史学月刊》杂志社编审,历史文化学院周祥森教授应邀在1教401室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现代与前现代历史差异之源:以人的灵魂秩序为视野的考察”的学术报告。 周教授首先阐述了历史的定位、历史研究的内容,进而指出1500年之后,历史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环境、疾病、医疗、健康卫生、人自身的身体等新问题。针对这一史学现象,周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现代与前现代存在灵魂秩序的差异,并着重分析了灵魂秩序与社会秩序、政治秩序和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系。周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论证严密,是一场十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周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