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本科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山东航空学院是山东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改建为滨州学院,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3年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2024年获批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二、学院简介人文学院现设有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点,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均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学生可参加校内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双师型教师21人。三、2025年本科招生情况及往年录取情况2025年,我院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专业面向全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普通本科生220人。其中,汉语言文学160人(山东省内133人,省外27人),历史学60人(山东省内51人,省外9人)。山东省内招生情况2025年招生人数2024年录取情况学院专业山东合计考试科目要求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录取位次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33133不提科目要求532534.46545106692历
我院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7月16日至20日,第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齐鲁师范学院举行。在本次大赛中,我院参赛学子努力拼搏,表现出色,成绩实现新突破。其中,殷玉洁荣获初中历史推荐组一等奖,相慧荣获初中抽取组一等奖,牟瑞琪荣获高中语文推荐组一等奖,高彩玉荣获高中历史抽取组三等奖,张甜馨荣获高中语文抽取组三等奖。邢长远、刘涛、张龙海三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本届大赛首次实行“双革新”,取消固定题目,全面检验专业知识储备。答辩环节权重由10%提升至30%,聚焦综合素养。面对挑战,我院学子以扎实功底从容应对,历史组选手深挖史料,以历史事实之“点”串连历史发展之“线”;语文组选手以文载道,在经典文本中诠释育人智慧;答辩场上妙语连珠,尽显人文学子思辨锋芒!自2024年10月举行校级初赛以来,学院从三方面培育选手获奖能力:一是名师领航:特邀中学一线教学专家和往届获奖选手开展实战训练指导;二是双线特训:每周固定时间线下模拟授课+云端指导;三是团队协作:师生共同磨课,增加课程设计的思维路径。通过对参赛学生的全方位训练与指导,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比赛期间,我院教师和学生还参加了7月19日大赛同期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学森来我校地方立法研究院调研
2025年7月4日,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学森带领市人大调研组到我校地方立法研究院实地调研,校党委副书记殷梅英陪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孙学森副主任一行参观了地方立法研究院,详细了解研究院的发展历程、课题研究和服务地方立法需求的实践成果,充分肯定了地方立法研究院在地方立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方面展现出的专业能力。他强调,市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工委要加强与立法研究院的常态化交流,深化在立法项目调研论证、立法后评估等方面的合作,更好地释放地方立法研究院服务地方立法的专业效能。同时,他鼓励地方立法研究院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市发展实际和立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用心开展前瞻性、应用型研究。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草案修改意见等形式,为市人大常委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持。殷梅英指出,地方立法研究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协同整合法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专业力量,立足高校职能、地方立法需求和校地合作三个维度,充分体现政治高度、学术深度和服务地方的务实导向,着力优化“立法智库”, 培育特色成果,打造高水平平台,不断扩大院校在区域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此次调研促进了滨州市人大常委会
南高加索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格鲁吉亚研究”学术会议
2025年6月26日,一场聚焦中国格鲁吉亚研究的学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来自学界与外交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中国格鲁吉亚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山东航空学院南高加索研究中心的亓佩成、张龙海老师出席会议,该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南高加索地区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相关研究,在推动中国与南高加索地区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格鲁吉亚驻中国大使馆高级参赞季纳京,为会议带来了格鲁吉亚官方对于双边交流合作的视角与期望。此外,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大学的尚可、奥塔参加了会议,与中国同行们分享格鲁吉亚本土的研究成果与见解。东北师范大学的温之安博士、兰州大学的周晓剑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格鲁吉亚研究的多个维度展开深入讨论。在历史文化领域,学者们回顾了中格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经贸往来,到现代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梳理了两国在不同时期的互动脉络,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亓佩成老师在发言中强调了深化中格学术交流对于促进两国全面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南高加索研究中心在格鲁吉亚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研究计划。季纳京参赞介绍了格鲁吉亚的中国研
曲阜师范大学广少奎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5月17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杏坛学者广少奎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作题为《中国传统哲学摭论》的学术报告。广少奎教授从中国传统哲学概言、核心概念、智慧论及命题例析等展开论述。首先,哲学作为对世界与人生的深度思考,中国哲学以独特范畴构建体系,其发展受社会文化影响,与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不同,更重整体思辨与内在体悟。广少奎教授指出,在核心命题方面,诸子百家各有不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多元性。在智慧论上,中国哲学以五行解释物质世界,以相生相克揭示联系,以八卦、太极图象征发展规律,整体观强调万物的动态关联与辩证统一。核心概念则聚焦“中、和、合”,体现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核。他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以整体性、联系性、发展性为特点,通过独特命题与概念,构建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知,至今仍为现代社会提供智慧启迪。广少奎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充满深刻的哲学思辨。在交流环节中,广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引发了师生们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强烈兴趣和深入思考。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主持,师生90余人聆听了报告。
我院聘任刘芳军主任为地方立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2025年5月13日上午,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在3号教学楼301会议室举行兼职研究员聘任仪式,聘请刘芳军主任为地方立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一鸣、院长王凤翔及部分教师出席活动。聘任仪式上,双方对地方立法、学院工作及律师工作等多个方面及如何加深相互合作等议题做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气氛热烈。刘芳军主任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尤其在地方立法咨询、法治评估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他的加入是地方立法研究院“引智聚力”的重要一步,将更好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展,为立法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随后,王一鸣书记和王凤翔院长向刘芳军主任颁发兼职研究员聘书并合影留念。地方立法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紧密合作,未来还将吸纳更多法律实务专家、社会学者参与地方立法研究,形成更加多元、高效的立法智库体系。
人文学院组织师生观看山东省2025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
人文学院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和学校安排部署,为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4月24日上午9点,组织教师收看山东省2025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宣讲活动汇聚了多位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宣讲成员聚焦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从不同角度讲述各自事迹,分享执教经历。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家风采,让教师们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观看结束后,人文学院教师们反响强烈、深受触动、倍感鼓舞。纷纷表示将以模范教师们的先进事迹为激励,大力弘扬传承教育家精神,把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对标对表、改进作风、开拓进取、担当作为,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此次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核心,不仅是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回望与崇高礼赞,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师生对教育家精神的认知与感悟,引导师生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育人行动,全力锻造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新时代教育人才队伍,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李盛涛老师入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4月25日,经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推荐,我校人文学院李盛涛副教授荣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公布的2025年新会员名单(全国共257人),并成为滨州市首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李盛涛系我校人文学院副教授,2012年被评为“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7年被评为“十佳滨州文化英才”荣誉称号。李盛涛老师治学严谨,擅长当代文学与文化评论,长期致力于网络文学研究,现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生态视野中的网络小说叙事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1项,评论文章《弹痕:一部颠覆传统军事小说叙事规范的网络文本》获2017年全国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一等奖。
南高加索研究中心1项研究报告被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采纳
近日,我院南高加索研究中心亓佩成教授、陈冉博士报送的研究报告被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采纳并应用于工作。 山东航空学院南高加索研究中心系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长期致力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也始终在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此次获采纳的智库报告为山东省优化涉外经贸布局、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决策参考。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先生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4月26日下午,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先生应邀来校,为师生作题为《后苏联地区的地缘政治之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苏联缘何而来,因何而终”的问题引入,阐述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并由此引入后苏联地区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历史和政治局势。报告主体部分分为塔吉克斯坦、纳卡地区、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章节,展示了后苏联地区的深刻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和各种冲突带来的深远影响,对当前局势进行了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学术分析和思考。通过本次学术报告,师生们对该区域国际形势及地缘关系形成了更为系统深入的认知。活动有效拓宽了师生群体的国际视野与学术格局。本次报告在热烈研讨与思想碰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学术报告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主持,师生100余人聆听了报告。
“从南高加索到中国:历史传承与现代经济文化交融”学术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
4月26日,由我校主办的“从南高加索到中国:历史传承与现代经济文化交融”学术会议在学苑会堂举行,会议由我院、南高加索研究中心、社科联承办。格鲁吉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巴阿达·卡岚达泽、亚美尼亚驻华参赞卡扎良·科尔伦、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娜塔莉·科瓦察泽、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埃拉贝江·阿鲁秋尼、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大使助理桃漫·克利维泽,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于洪君,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孙业宝,山东省委外办欧亚处处长纪彩云,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晓旭教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德正教授,中国企业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会长胡淳鑫,滨州市政府副市长潘峰,滨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督查中心主任刘光征,滨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裴梅,滨州市商贸会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侯雪冬,我校党委书记李长海教授,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伟年教授,党委委员、副校长杜伟教授出席会议。于洪君在致辞中指出,南高加索地区涵盖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地处亚欧大陆的关键交汇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