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银河到我院深入课堂听课指导
2月23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银河到我院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了解教学情况,与师生进行交流,就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要求。上午第1、2节课,孙银河在7号教学楼201教室,听取了我院朱玲玲副教授为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2班学生讲授的“大学写作2”课程。听课过程中,孙银河一边认真听,一边仔细记,同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课后,孙银河副校长与朱玲玲老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对朱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认真的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学水平以及同学们饱满的学习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改进课程内容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人文学院举行2022年师范生实习支教动员大会
2月20日,人文学院在4-106教室举行2022年师范生实习支教动员大会,对相关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对100名即将踏上实习支教征程的师范生进行动员培训。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老师有人文学院院长王明东、副院长路来庆、副院长陈玉涛、学生科长张然以及全体支教指导教师。参加本次大会的师范生是2019级历史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2020级语文教育专科生。会上,路来庆副院长做了动员讲话,教学秘书孙毅老师安排了实习支教具体任务,张然老师强调了支教期间的安全问题,人文学院王明东院长做总结发言。会议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见面。
刘芳军先生图书赠书仪式在图书馆举行
1月12日下午,我院理事会常务理事、地方立法研究院客座教授、山东芳军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芳军先生图书捐赠仪式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举行,人文学院、图书馆、合作发展处相关人员参加了捐赠活动。刘芳军是山东省优秀律师,山东省优秀社会监督员,滨州市十佳律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任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法律顾问专门委员会委员,现任省律协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滨州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滨州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客座教授,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常务理事。他向图书馆捐赠了《流淌在岁月里的记忆》、《胶东散文十二家》丛书以及《胶东散文年选》等图书100余册。捐赠仪式上,图书馆馆长李树棣介绍了图书馆情况,对刘芳军先生支持图书馆“滨州文库”建设的举动表示由衷感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薛长河对刘芳军先生对滨州学院人文学院理事会建设所做的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介绍了人文学院和地方立法研究院的发展情况。刘芳军先生介绍了山东芳军律师事务所的状况,以及他个人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 捐赠仪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路来庆主持,图书馆副馆长谷爱国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图
我院承办“中国地域文学暨滨州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
2021年12月4日,由我校、滨州市作家协会、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滨州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地域文学暨滨州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滨州学院学苑会堂砺学报告厅举行。我院院长王明东教授主持开幕式,滨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年,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海波,滨州市文联副主席、滨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庆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伟年校长在致辞中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滨州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会议的召开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地域文学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地域文化的视野对中国地域文学、滨州文学进行系统考察,可以为文学创作和研究开拓一方新天地。他希望与会专家积极献言献策,关心和指导滨州学院的建设。周海波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滨州学院的发展和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召开,专家们深入探讨中国地域文学、滨州文学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出谋划策,为地域文学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刘庆祥主席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滨州文学近年来创新发展的成果。他表示,滨州学院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是推动滨
首都师范大学滨州中学师张艳红老师来我院做报告
12月7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滨州中学高级讲师张艳红老师来我院做报告。张老师以“师范生职业素养研究及策略”为题,从师范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两个大方面,系统分析了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职业能力素养、职业心理素养等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作用及培养策略。报告用丰富生动的案例,为历史学师范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后培养课。报告既有理论架构,又有案例分析,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大,对历史学师范生的学业规划和教育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历史学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主持报告。历史教研室教师及历史学专业师范生一起聆听此次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张晓媛为历史学师范生授课
2021年11月28日,滨州实验学校教学名师张晓媛老师受邀为2019历史专业师范生讲授《中学历史教学法》。按照教学计划,张老师为学生讲授了《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中学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等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章节中,张老师结合中学教学丰富案例,对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概念、依据、标准、类型、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应用性。张老师从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谈起,然后结合自身经历,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对教师的角色进行解读,她指出,教师要做文明的传递者、思维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以及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授课中,张老师结合指导青年教师的丰富经验,提出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学习(读、听、问、修、贵人)、思考(批判、珍惜困难)、研究(学生、教材、课标、问题……)、实践(日常、展示、机会)、反思(写作)、提炼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专业发展建议。人文学院高度重视师范生培养工作,扎实开展校校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举办“中学名师走进历史师范生课堂”系列活动,把优秀的中学教学经验带到高校课堂,有利于进一步优化
人文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月15日上午,人文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发言。薛长河同志提出: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我们充分相信,这次全会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王明东同志强调: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斗不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要加强读全会精神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学教师进课堂,助力师范生成长
为使师范生坚定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人文学院启动了本学年度的中学教师进课堂系列活动。11月9日,我院迎来了本学年第一位走进大学课堂的中学优秀老师——滨州实验学校温强老师——为师范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温强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温老师将“成长”这一话题贯穿整个讲座,结合自身的经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事例,从“为什么要成长”、“成长的过程”、“实现成长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温老师的讲解推心置腹,直击灵魂,在座师生无不动容,深受启发。本次活动由陈玉涛副院长主持,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总结发言。讲座结束后,温强老师与师生代表在3教301进行了座谈,同学们针对自己在职业规划和学习中的问题向温老师提问,温老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多年来,学院秉持协同育人的理念,坚持每年邀请多名中学优秀教师来我院授课、讲座和指导学生,这已经成为了学院的办学传统。
我院学子在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落下帷幕,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积极投稿参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张靖雯、孔令旭、韩佳利三位同学获大赛一等奖,魏志豪、常佳婧两位同学获大赛二等奖,王振兴同学获大赛三等奖。据悉,本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由山东省历史学会主办,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承办,以“中外历史”、“考古学”、“齐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题,面向驻鲁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本次大赛持续秉承提升历史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宗旨。参赛论文由山东省历史学会专家评审小组按照“质量优先,公平公开”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评审。
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中学教育第二级认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的通知》,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中学教育第二级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六年(2021年9月-2027年8月),这是我校首批申请并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要求,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9年12月申报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在扎实做好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2020年11月10日-13日顺利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考查,得到认证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汉语言文学作为我校的优势专业,在教师教育建设、师范生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将对我校其它师范类专业起到积极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将继续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人文学院师范类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审核会议召开
根据人文学院2021-2022第一学期教育实践工作安排,按照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10月12日,我院召开了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审核会议。本次审核会由分管副院长路来庆主持,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参会。会上,路来庆副院长强调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紧扣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注重“三个挂钩”,既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挂钩、实践教学与实践课程目标挂钩、实践教学考核与实践课程目标挂钩。他希望参与制定课程标准的老师能够深入领会专业认证精神,重点研读《滨州学院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结合学院实践教学实际,根据审核意见进一步修改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滨州市地方立法蓝皮书(2015-2021)》公开发行
9月29日上午,由滨州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编写的《滨州市地方立法蓝皮书(2015-2021)》(以下称《蓝皮书》)在滨州大饭店公开发行。《蓝皮书》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导,滨州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编写,是国内设区的市第一部“地方立法蓝皮书”。《蓝皮书》内容分为“工作综述、立法成果、制度建设、理论研究、附录”5个部分。其中,“工作综述”部分主要陈述了滨州市立法工作情况,全面总结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今后立法工作的建议;“立法成果”部分按照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工作评述的框架结构,对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介绍说明,清晰地勾勒出15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过程和主要制度设计、法规地方特色,同时总结了几年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制度建设”部分系统汇总梳理了滨州市出台的19项立法工作制度,展示了几年来立法工作逐步实现“全流程制度保障”的初步成果;“理论研究”部分摘录了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有关立法工作的讲话和会议交流发言,各级刊物、媒体刊登、报道的滨州市立法工作的经验做法,立法智库建设情况等;“附录”部分收录了滨州市人大代表的立法议案及审议结果报告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签约及挂牌仪式
2021年9月16日上午,由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薛长河、院长王明东带队,副院长路来庆、陈玉涛及相关负责人一行,赴滨州高新高级中学,就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事宜进行了座谈。高新高级中学总督学王洪建、校长李子婷、滨州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秘书长张楠等参加了座谈。仪式上,王洪建总督学介绍了高新高级中学开展国际化教育的情况,张楠秘书长介绍了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相关情况。人文学院院长王明东介绍了学院发展历史和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点建设的情况。高新高级中学、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人文学院三方在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随后,由王明东院长代表人文学院,分别与高新高级中学和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签署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