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齐健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4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齐鲁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齐健先生应邀来校,在2号教学楼215室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追求彰显理性光泽的历史课堂——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齐健教授从美国封杀中国著名手机品牌“中兴”后,网络上出现的不理智甚至浅薄的言论入手,引发大家对于错误历史观下所反映的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齐健教授提出,历史老师应该让历史课变成学生“思想的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真正做到深入“知识”的背后,最终凸显知识的“灵魂”。历史教师应负担起“培育理性思维,滋养精神世界,促进文化认同”的使命,努力提升自我,成为一名有情怀敢担当的历史教师。人文学院教师和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传媒》刊发我院邢长远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邢长远老师的论文《媒介生态视角下微博舆论的形成、演变与引导》刊发于《传媒》2018年3期。论文指出,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微博系统中形成了由生产、传播、消费、反馈的信息流,其中微博语录是最强大的信息流。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和演变有其一定的规律,做好微博舆论引导,就要把握这些规律,并据此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舆论引导机制。
我院魏淑丽副教授应邀赴日学术交流
应日本大正大学社会福祉学部金洁教授的邀请,我院魏淑丽副教授于2018年1月29日至2月7日对该校社会福祉学部进行了学术访问交流。在与宫崎教授、金洁教授等的交流中,了解到日本大正大学社会福祉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和学科优势,参观了地域福祉研究中心,并就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学术研讨。
马晓菲博士新著《明代僧官制度研究》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马晓菲博士著作《明代僧官制度研究》于2017年12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明代僧官制度研究》以明代僧官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明代僧官制度进行比较完整的梳理,包括明代僧官制度的来源、类型、运作、演变、历史影响等诸方面,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与演变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以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宗教管理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
李兆禄副教授新著《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李兆禄副教授著作《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于2017年1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以清前中期(1644—1839)《诗经》文学诠释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阅读大量有关《诗经》文献,甄选出文学诠释资料,以史为经,以各个阶段文学诠释现象为纬,探讨这一时期《诗经》文学诠释状况,还原《诗经》文学诠释的历史面貌。
王凤翔副教授新著《中国军事史略稿》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王凤翔副教授著作《中国军事史略稿》于2017年10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军事史略稿》以中国军事史专题为主线,论及中国军事历史中相关理论、研究概况、史料学等理论问题,皆是军事历史研究之中长期忽略之问题;涉及军事史中历代战争、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军事战术、军事地理、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力求在整理总结的基础上在体例和观点上有所创见。
《当代电视》刊发我院孙永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孙永老师的论文《论电视剧深夜食堂美食元素的广告美学运用》刊发于《当代电视》2017年10期。论文指出,《深夜食堂》是一部翻拍自日本同名都市情感连续剧的电视剧。该剧采取以美食为中心的广告美学叙事,在美食体验与广告美学实践的结合方面,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尝试,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业界重视。美食融入叙事机制,强化美食的广告美学属性。美食叙事与广告叙事相统一的叙事机制。美食对于人类而言,有着殊难抵御的吸引力。美食是与普通民众最为切近,且最易引发共鸣的事物。丰富的美食内容为《深夜食堂》提供了绝佳的植入机会。
《齐鲁学刊》刊发我院王志芳副教授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王志芳副教授的论文《诗经邶、鄘、卫三风女性的体貌描写》刊发于《齐鲁学刊》2017年5期。论文指出,《诗经》邶、鄘、卫三风中的女子既多且美,其体貌之美有概而言之者,有分而述之者。与其他国风相比,这三风表现女性体貌之美注重细部,如对女性的手、额头、眉目、牙齿、颈部、笑靥、头发、步态等精描细绘,体现出细致化的特点。女性以硕为美,是从当时生产和生育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产生的审美标准,而三风写女性美突出白这一特点有殷人尚白遗风的留存。三风中的一些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体现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
韩荣钧副教授新著《黄葆年与太谷学派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韩荣钧副教授著作《黄葆年与太谷学派研究》于2017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黄葆年与太谷学派研究》对太谷学派的渊源、性质及发展变迁的过程作了探讨,分析了其由学术到宗教,再到学术的演化进程,并揭示了其即学术即宗教、最终一归于学术的本质特征。书中着重探讨了学派重要传人黄葆年在学派发展的地位和其自身较具的思想体系,揭示出正是黄葆年对太谷学派的成功改造,才使学派终于脱离秘密的性质,完成了由宗教到学术的嬗变,既指出其滞后于时代的保守一面,也肯定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青海社会科学》刊发我院赵羽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赵羽老师的论文《天人三策篇名与文体考辨》刊发于《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3期。论文指出,西汉武帝初年,举贤良文学,策问诸儒,董仲舒对以《天人三策》,东汉时始收入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流传于世。董仲舒三篇对策很可能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在唐代颜师古校定《汉书》时,才将三者合为一体。《天人三策》并非该文章固有之题目,而是《汉书》颜师古注本出现之后,由唐宋学者赋予的特称,此篇名直到南宋时方才广为人知。《天人三策》虽然对后世试策文章影响很大,但就其本身而言,文体性质应属于奏疏一类,而不是专门的考试性文体。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刊发我院邢培顺、王明东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邢培顺副教授、王明东教授的论文《刘昞与他的敦煌实录》刊发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3期。论文指出,刘昞是五凉时期河西学者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继承和发扬了汉魏文化的传统,为中国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敦煌实录》记录了河西地区的史事和人物,保存了珍贵的地方史料,反映了河西学术的文化特点。
耿宝强副教授新著《穿越盲区:九位现代中国女作家论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耿宝强副教授著作《穿越盲区:九位现代中国女作家论略》于2017年3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穿越盲区:九位现代中国女作家论略》对目前现代中国文学史叙事中遮蔽,或者说忽略的九位女作家。即陈衡哲、苏雪林石评梅、凌叔华、谢冰莹、沉樱、赵清阁、苏青、关露进行了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作家一生当中影响甚大的某些细节的解读;二是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之上的对作品的评价,以及文学史的评价。
韩荣钧副教授新著《神机庙算 <周易>与<孙子兵法>》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韩荣钧副教授著作《神机庙算周易与孙子兵法》于2016年11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神机庙算周易与孙子兵法》主要揭示《周易》的军事学术价值及《周易》对《孙子兵法》的重要影响,探求传统军事思想的现代价值。全书着重论述了两部文化经典军事思想的内容、特点以及《周易》对《孙子兵法》所产生的积极的历史影响,并提出了这种渗透与影响对于当代军事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刘涛博士新著《明《大诰》与明代社会管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刘涛博士著作《明《大诰》与明代社会管理》于2016年11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内容广泛,条目繁多,不仅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状况,而且体现了明代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本书主要从社会构成的主体,即文武官员、衙门吏役、里甲粮长、乡间耆宿、富民豪强、普通民众以及文人、僧道、商人、匠户等角度来分析明代的社会阶层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