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聘教师王翠华老师来我院授课
9月30日下午,我院外聘教师北镇中学初中部中教高级教师王翠华老师来我院为18中文本1学生授课。王老师以《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为范本,阐述了古诗文教学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王老师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特别指出,准备一堂好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尤其是每堂课的拓展环节,考验的是任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内存,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多多阅读。在谈到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时,王老师提出了“以学定教”的语文教学发展观,让大家耳目一新。王老师结合自己从教经历,讲述了一名中学语文优秀教师该具有的教师基本功和语文素养,为即将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的青年学子做了师范。她也特别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再次激励大家多阅读、多实践,加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素养,为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而努力。人文学院一直注重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地方中学的合作,此次开展的外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语文教育教研室开展外聘教师授课专题研讨
2020年10月初,语文教育教研室对外聘教师所讲授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析》《语文学科微格教学A》等课程进行了集中听课和专题研讨。听课过程中,教研室老师和外聘教师亲切交流;在研讨活动中,大家畅谈听课体会。讨论主要总结了王翠华老师和冯志华老师的授课经验,提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增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的理解。
人文学院举办“笔走乾坤,墨染中华”三笔字大赛活动
为提高我院师范生的教学基本素养与从教技能,10月6日晚,人文学院于2教310室举行三笔字比赛。人文学院专业教师刘立华、王志芳老师担任大赛评委,人文学院师范生参加比赛。本次大赛面向人文学院2018、2019、2020级师范生开展,项目分为钢笔组、粉笔组和毛笔组,初赛由各班推选优秀作品。决赛现场,选手们个个精神专注,书写风格鲜明,钢笔字组笔势雄奇、姿态横生、苍劲隽美;毛笔字书写行云流水、遒劲流畅,可谓满堂墨香;粉笔字书写清晰工整、大方干净,都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笔墨风采。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角逐,最终,19跨中文本1高明慧、19中文本2卢润书等分别获得了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一等奖。窦云缤,王雨琪,韩慧敏等获得了二等奖。张明晨,刘荣华,张梦等人获得了三等奖。赛后刘立华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参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点评,最后路来庆副院长为大家颁奖。本次比赛为学院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促进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光明日报》刊发我院王志芳副教授文章
近日,人文学院王志芳副教授的文章《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刊发于《光明日报》2020年10月5日05版。https://news.gmw.cn/2020-10/05/content_34244733.htm
我院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教师赴滨州实验学校参加教研活动
9月28日下午,王明东院长、路来庆副院长带领汉语言文学与历史学专业部分教师到滨州实验学校参加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文言文阅读”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别听取了万经芳老师关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王楠楠老师《陈太丘与友期行》展示课。携朵朵朝花,悟缕缕青丝,说“方正”之故事,赏“方正”之表现,两位老师带给了同学们一顿丰盛的语文课大餐。评课环节,王明东院长点评了两堂课,王院长讲到两堂课以学生为主,而且扎实、丰实,在思想教育方面又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我院赵羽老师听课后谈到,第一堂课感受了温馨回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而且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理解;第二堂课重视语言文化传承性,课堂上今词释古义传授的很及时。点评过后,课例展示的两位老师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解析目标到授课环节,到相应的课下巩固。两位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打磨,为此次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我院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学生赴滨州实验学校教研实习
9月28日下午,王明东院长、路来庆副院长及汉语言文学与历史学专业部分教师带领两专业学生到滨州实验学校进行认识实习。在滨州实验学校的安排下,我院师生听取了两节公开课。第一节由万经芳老师带来关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第二节由王楠楠老师带来展示课《陈太丘与友期行》。两位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院学生受益匪浅,丰富了他们对中学教学的感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增进了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的思想感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课后,我院师生与实验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王明东院长代表我院感谢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对我院学生实习见习工作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侯新华校长代表实验学校欢迎滨州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前来实习见习。
我院三位教师参加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
为推动我院专业认证工作、深入理解教育部对后续的认证工作制定了新的补充要求,2020年9月25日—27日我院派出邢长远、李岩、白花丽三位教师参加由广博教育主办的《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的主要工作、认证工作全程操作性经验分析、自评报告的撰写等。此次研修有效的帮助解决了我院在备战认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
我院三位教师参加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
为推动我院专业认证工作、深入理解教育部对后续的认证工作制定了新的补充要求,2020年9月25日—27日我院派出邢长远、李岩、白花丽三位教师参加由广博教育主办的《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的主要工作、认证工作全程操作性经验分析、自评报告的撰写等。此次研修有效的帮助解决了我院在备战认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
人文学院举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专题讲座
为增强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9月25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杨玉杰老师在田径场举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0级全体同学参加。活动中,杨玉杰老师向大家讲解了火灾的危害以及各类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并详细介绍了常规消防设施的使用,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自救。活动现场杨玉杰为大家演示了报警器、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邀请同学们参与实际操作,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上前动手进行了灭火器的实际操作。本次活动的举行,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防范及应对火灾的能力,有利于我院的公寓安全建设。
语文教育教研室开展20-21学年第一学期互听课活动
为促进教研室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育教研室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互动。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交流、研讨,在互听、互评中提升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并讨论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育教研室公开课安排表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小节)地点授课班级层次白花丽中学语文教学法A9月22日5二3-47#20718中文本1本科9月23日5三3-47#20718中文本2本科刘雪燕朗诵与演讲艺术9月22日5二1-2 3-47#106 7#10819中文本1 19中文本2本科魏文阁语文学科微格教学A9月21日5一5-6 7-8信息楼西50318中文本1 18中文本2本科王金霞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析9月24日5四1-27#20918中文本1本科刘立华书法9月22日5二3-411#61720跨中文1本科9月23日5三5-6 11#61720跨中文2本科
人文学院党总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9月22日,人文学院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薛长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深刻概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全面阐述了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经验和启示,明确提出在历史交汇点上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教育工作者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与全社会并肩作战,奋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夺取抗击疫情斗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交出了合格的教育答卷。我院全体师生也做到了团结一心,共抗疫情。云教学、云班会、云党课、云辅导……全院师生没有因为疫情耽误一节课,考研辅导、毕业论文等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师生党员们也走进社区、街道,默默无闻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人在关键时刻都上交了最美答卷。薛长河强调,人文学院全体师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为学习榜样,用实际行动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内蒙古社会科学》刊发我院张龙海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张龙海博士的论文《试论鬼方、斯基泰人、塞人与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刊发于《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5期。论文指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密不可分。早在汉之前,草原丝路的不同路段已由不同地区的游牧人群所开通,并在阿尔泰地区实现对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鬼方的迁移促成了草原丝路东段的形成,斯基泰人的西迁开拓了草原丝路西段,塞人的迁移则拓通了草原丝路中亚段。草原丝路全线贯通后,一条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的交通线正式形成,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内蒙古社会科学》刊发我院张龙海论文
近日,人文学院张龙海博士的论文《试论鬼方、斯基泰人、塞人与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刊发于《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5期。论文指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密不可分。早在汉之前,草原丝路的不同路段已由不同地区的游牧人群所开通,并在阿尔泰地区实现对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鬼方的迁移促成了草原丝路东段的形成,斯基泰人的西迁开拓了草原丝路西段,塞人的迁移则拓通了草原丝路中亚段。草原丝路全线贯通后,一条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的交通线正式形成,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文学院党总支学习材料:“半条被子”的故事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首站就来到了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沙洲村,以“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而闻名。四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曾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此次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当年接过红军“半条被子”,到如今整村脱贫走上“幸福路子”,沙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照出我们党近百年来不变的初心。为民本色,百年不改;初心使命,百年不变。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仅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也带领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在沙洲村广场,习近平话语铿锵,诚意满满——“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的负责干部,本身也要不断受教育、不断受洗礼、不断受启示,履行好我的职责,同14亿中国人民在一起、同9000多万党员在一起,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我们的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