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进课堂,助力师范生成长
为使师范生坚定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人文学院启动了本学年度的中学教师进课堂系列活动。11月9日,我院迎来了本学年第一位走进大学课堂的中学优秀老师——滨州实验学校温强老师——为师范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温强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温老师将“成长”这一话题贯穿整个讲座,结合自身的经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事例,从“为什么要成长”、“成长的过程”、“实现成长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温老师的讲解推心置腹,直击灵魂,在座师生无不动容,深受启发。本次活动由陈玉涛副院长主持,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总结发言。讲座结束后,温强老师与师生代表在3教301进行了座谈,同学们针对自己在职业规划和学习中的问题向温老师提问,温老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多年来,学院秉持协同育人的理念,坚持每年邀请多名中学优秀教师来我院授课、讲座和指导学生,这已经成为了学院的办学传统。
我院学子在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落下帷幕,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积极投稿参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张靖雯、孔令旭、韩佳利三位同学获大赛一等奖,魏志豪、常佳婧两位同学获大赛二等奖,王振兴同学获大赛三等奖。据悉,本届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大赛由山东省历史学会主办,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承办,以“中外历史”、“考古学”、“齐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题,面向驻鲁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本次大赛持续秉承提升历史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宗旨。参赛论文由山东省历史学会专家评审小组按照“质量优先,公平公开”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评审。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优秀实习支教师范生汇报会
为帮助2021级师范专业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教师职业理想, 10月20日,人文学院举行了优秀实习支教生汇报会。本次汇报会共安排了优秀支教生代表汇报讲课和谈支教感悟两部分内容。汇报会由教学秘书孙毅老师主持,历史学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点评,人文学院王明东院长做总结发言。汇报会上,18中文本1赵晗彤、18历史本1高帅同学进行了汇报讲课,向新生展示了一名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教学风采。赵晗彤同学讲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她运用深厚的朗诵技巧,带领学生朗诵诗词;她把国画大师绘画作品与诗词文字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恢弘意境;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对秋景描述的深层次含义,并向学生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期望。高帅同学讲课的题目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她按照 “观发展——探缘由——谈影响——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了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是如何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她运用大量史料,准确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分析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院亓佩成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
10月25日,我院亓佩成教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亚美尼亚文明的发展及其特征》一文。亚美尼亚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目前亚美尼亚是“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与中国有着友好的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亚美尼亚文明发展的脉络,然后论述了亚美尼亚文明的特征和维系的核心要素。《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思想文化大报,其中《光明日报·理论版》是发表前沿学术观点的重要阵地。
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中学教育第二级认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的通知》,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中学教育第二级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六年(2021年9月-2027年8月),这是我校首批申请并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要求,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9年12月申报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在扎实做好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2020年11月10日-13日顺利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考查,得到认证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汉语言文学作为我校的优势专业,在教师教育建设、师范生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将对我校其它师范类专业起到积极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将继续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立军应邀来我院作报告
10月16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立军应邀在我院4教106报告厅作了题为“省镇营兵制与明代军制演变”的学术报告。肖教授围绕何谓省镇营兵制、省镇营兵制的内容、省镇营兵制的演变等三个方面对明代省镇营兵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讲座伊始,肖教授首先就何谓省镇营兵制进行了深入讲解,认为省镇营兵制是指明代省、镇镇守武将防区中,以镇戍等为主要任务、以营为核心编制的军事制度。接下来,肖教授围绕省镇营兵制的军事构成、指挥系统、编制、军役以及军饷供应谈了省镇营兵制的内容。再次,肖教授就明代军制演变情况进行讲解,认为明代军事制度前期以卫所为主,后期卫所存在,省镇营兵成为作战主力。讲座最后,肖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料以及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书籍。肖教授认为我们要从历史文献中挖掘历史知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肖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起人文学院师生们的强烈共鸣。讲座在激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人文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献忠应邀来我院作报告
10月16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献忠应邀在我院2教310报告厅作了题为“晚明科举与国家政治及思想文化互动关系”的学术报告。张教授以袁黄科举经历为中心谈了晚明科举与国家政治及思想文化互动关系。在报告中,张教授对袁黄的学术渊源及其科举经历、万历五年会试及其袁黄下第原因、科举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张教授认为无论是袁黄万历五年会试落第还是万历十四年会试中试,都与当时的政治及思想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从中也可以看出晚明思想文化变迁对科举的影响。同时,科举考试与时政特别是朝廷的大政方针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张教授学识渊博,讲课风趣幽默,不仅为我院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还就学生比较关心的论文选题、命题给予了非常好的建议。张教授认为选题时,具体事例可以小,但要跳出问题,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深耕细作,揭示其背后反映的大问题。张教授的学术见解和论文选题、命题方法对我院师生很大的启迪。 人文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我院1项教学成果荣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日,滨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揭晓,我院邢长远副教授等申报的《基于学生中心理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双擎四翼”师范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二等奖。
人文学院师范类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审核会议召开
根据人文学院2021-2022第一学期教育实践工作安排,按照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10月12日,我院召开了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审核会议。本次审核会由分管副院长路来庆主持,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参会。会上,路来庆副院长强调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紧扣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注重“三个挂钩”,既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挂钩、实践教学与实践课程目标挂钩、实践教学考核与实践课程目标挂钩。他希望参与制定课程标准的老师能够深入领会专业认证精神,重点研读《滨州学院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结合学院实践教学实际,根据审核意见进一步修改实践教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