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一起向未来
新学期、新风貌、新作为。为确保开学各项教育工作有序展开,人文学院于8月21日晚分年级开讲《开学第一课》暨全体学生大会。 开学第一课由各年级辅导员设计,从家国情怀到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老师们以具体案例生动地讲述了消防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增强了对诈骗手段的辨识度,提高了对诈骗的处理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等多种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在疫情防控方面,重点强调了一日三检和平时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在会议最后,老师对上学期学生工作进行了简略总结并对新学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淡云辞夏,新凉迎秋,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的良好开端。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老师的教诲,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力以赴、饱含热情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当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文学院召开学生干部大会
为了加强院系建设,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人文学院于8月20日在2教110召开学生干部大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学生科科长张然老师,辅导员张欣艺老师,各班班长、团支书以及我院所有学生会成员。首先,张然老师就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对上一学期学生干部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然后通过八个方面来讲述开学之后的安排活动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切实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继续发挥学生骨干主体力量。接着,张欣艺老师希望同学们尽快调整好个人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通过本次召开学生干部大会,不仅有效凝聚起我院学生干部的青春力量,激发其奋斗热情,还能提高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办事效率,对学生组织建设和学生思想引领具有积极意义。
人文学院组织开展2022年度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综合素质,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人文学院于5月19日至5月30日组织开展2022年度党员教育培训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我院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党课培训共计36学时,以专题讲座、讨论交流和自学为主,实践培训和考试检测为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帮助各位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各位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此次培训邀请了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张龙海、马晓飞等针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对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使同学们提高了对党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及理解。此外,还开展了“怎样才能早日入党”、“我心目中的党员形象”两次讨论活动,观看了多部专题视频,坚定了同学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本次党课培训的圆满结束,使与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加明确了党的宗旨纲领和组织原则,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专业举行2022届毕业生考研经验交流会
5月29日晚,历史学专业组织2022届毕业生考研经验交流会,历史学专业2019级全体学生参加交流会。因2019级部分学生在校外支教,本次交流会采用腾讯会议形式进行。交流会邀请了分别被西北大学世界史专业、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录取的张伟、于琳凤两位同学进行了经验介绍。张伟从学校、专业及考试方式选择,英语、政治及专业课学习方法,复习计划制订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备考经验。于琳凤介绍了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感想,并对学习方法、计划制定、学习环境选择、自我调适等进行了仔细介绍。两位同学现身说法,条分缕析,其经验对于提升2019级毕业生考研信心,帮助考研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校及专业,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率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受到了2019级学生的好评。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开展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
为做好考研学生的“传帮带”,帮助学生了解考研动态,明确考研目标,掌握考研方法。近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召开了考研经验分享会暨2019级考研动员会。2018级考研上岸的学生代表从择校经验、考试准备、学习方法、计划制定等方面向同学们分享了考研经验,强调要坚定信心、做好规划,同时提醒大家择校一定要理性。交流会上,专业负责人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往届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暴露的不足。勉励2019级同学,看清考研形势,树立理性的考研意识,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估,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争取在2023年研究生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人文学院组织观看《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
为使同学们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感,人文学院于5月28日在2号教学楼110室组织观看《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辅导员张欣艺老师、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直播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话,做好笔记,从优秀党员身上汲取经验,重温总书记的嘱托,总结心得,进一步强化了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当统一思想、勇担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同时,本次直播的观看也让同学们更加拥护“两个确立”,发扬自我奉献精神,把握发展机遇、凝聚奋斗共识、激扬奋进力量,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本次直播视频的观看,不仅让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思想,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党性修养,增强了党性锻炼,为以后对学校和社会做出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历史学专业举行课件制作大赛
为加强我院历史学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测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在2022年5月24日四教106教室开展“传师者之能,授学者之识”课件制作大赛,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为20级、21级全体历史专业学生,经初赛对79份参赛课件进行筛选后,共有10名同学的参赛作品成功入围决赛。进入决赛的各参赛学生认真准备、精心设计,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他们将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学要素通过图文、动画、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进行ppt展示,每份课件版面设计美观,布局生动合理,内容紧扣主题且互相协调,同时展现了选手个人的独特风采。本次比赛进一步提高了人文学院学子课件制作水平。今后,希望学生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上开拓创新,展示自己的风采。附:一等奖:20历史本1刘菀莹、20历史本1张镕二等奖:20历史本1晏学丽、20历史本1伍欣玥三等奖:20历史本1彭蕾、21历史本1蒋海捷、21历史本1车思宇
我院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 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幕,我院成妍老师领衔的《现代汉语》教学团队荣获三等奖。本届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大赛主题是“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旨在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精神,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着力打造一流课程。我院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进一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人文学院举办“以笔为墨,用心传承”书法大赛活动
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为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涵养,展示大学生风采,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学院于5月9日组织开展线上“以笔为墨,用心传承“书法大赛活动,人文学院部分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各位同学积极参与,重视书写质量,认真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书法作品。经认真评选,最终21历史本1李永一获一等奖,20中文本1李雪、20历史本1何依格获二等奖,20语教专4袁圣雅、21跨中文本1马新雨、21语教专1王晓雪获三等奖。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同学们对书法的理解与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校园文化底蕴,进一步展现了人文学子的风采。
人文学院举办“与理想对话,为信仰而行”明信片设计活动
为丰富我院学生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鼓励同学们用绚丽的纸笔和独特的创意方式展现青春魅力,用明信片记录理想,人文学院于5月2日举办“与理想对话,为信仰而行”线下明信片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中,各参赛同学在明信片上记录了大学生活,用简洁的色彩展示出青春的风采,创意新颖、动手能力强,展现了人文学院学子特有的能动力和创造力。经过认真评选,最终20语教专4郭怡君获一等奖,21历史本1蒋海婕等获二等奖,20中文本1张佳乐、21语教专1刘志凡等获三等奖。本次“与理想对话,为信仰而行”明信片设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营造了温馨的人文环境,繁荣了校园文化,而且挖掘了同学们的艺术设计特长,展示了青春风采,培养了我院学子的文化素养。
滨州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晓媛为20历史本1学生线上讲课
2022年5月7日上午,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外聘中学高级教师张晓媛,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直播形式,为20历史本1学生讲授《中学历史课标解读与教材研析》课程相关内容。除本班学生外,历史学教研室主任李静、历史教学法教师姜路平、本课程任课教师马晓菲及其他班级相关学生参与聆听。张老师围绕教育部新公布的2022年初中历史课标,从公布背景、重点内容、运用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讲解结束后,进行了答疑解惑。历史学专业师生就如何提升教学理论层次、如何将新课标与旧教材结合等具体问题向张老师请教,获益匪浅。此次教学也为历史学专业学生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对接积累了必要经验。(撰稿人:马晓菲)
人文学院开展“‘罩’耀你我,同心抗疫”口罩涂鸦活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校园里,口罩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疫情下亲密的伙伴,口罩守护了健康,见证了团结,也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坚强与努力。为提醒学生们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文学院于4月18日开展线上“‘罩’耀你我,同心抗疫”口罩涂鸦活动。本次活动中,参赛同学们创意新颖、动手能力强,展现了人文学院学子特有的行动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真正地体现出了人文精神。经认真评选,20中文本1吴寒洁、20语教专4郭怡君获一等奖,20中文本1王哲、20语教专1马嘉欣等获二等奖,20中文本1纪佳钰、20中文本2卞梓伊等获三等奖。本次“‘罩’耀你我,同心抗疫”口罩涂鸦活动旨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传递抗疫力量,并且希望通过此种形式提醒同学们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本次活动,参赛同学增强了日常防疫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更是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激发了个人兴趣,展现了自我风采。
人文学院举办“我在滨院挺好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了推动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文学院于4月4日-9日期间在线上举办“我在滨院挺好的”作品征集活动。同学们积极投稿参与,记录下了封校期间学校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体现出在滨院生活的美好与充实。同学们通过“我在滨院挺好的”作品征集活动展现出了朝气蓬勃,青春昂扬的一面,体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在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有20语教专4的王慧姿,二等奖的有21跨中文本1的李钰,20语教专4的袁圣雅,三等奖的有19中文本2的吴梦雪,20中文本1的徐璐瑶等两人。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疫情期间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展示了我院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才聚人文,职等你来——滨州学院人文学院2022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招聘计划招聘条件与岗位待遇一、基本条件1.政治合格,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 敬业精神、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博士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年龄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或急需的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3.身心健康,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二、人才类型(一)第一层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大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备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的顶尖学者。(二)第二层次在所属学科领域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具有创造性、战略性思维和优秀的团队领导能力的领军人才。(三)第三层次在所属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学术成果,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杰出人才。(四)第四层次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水平居于所在学科领域同年龄段学者前列,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五)第五层次A类:具有航空类学科研究背景的博士。B类:满足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博士。C类:符合学校教学、科研等一般需要的博士。三、引进待遇 (一)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提供丰厚的年薪、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