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14

2023-01
我校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圆满完成 近日,由教育部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的滨州学院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鲁雁’翱翔,汉语启航”圆满结课。为期10天的“汉语桥”项目,共有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等地的60余名海外学员参加。学员们以线上语言直播课、文化录播课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学习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基本语言要素,培养了基本的日常汉语交际能力,学习了中国乘务礼仪和孙子兵学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饱尝了一场云端汉语盛宴。项目中的汉语直播课程和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均由我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授课团队经过培训、研讨和打磨课程,形成了知识连贯、体系完备的教学思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该项目在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将航空航天科技与汉语教学、空乘职业技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合滨州学院航空办学优势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色,从多角度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结课仪式中,学员们表达了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意愿,希望能够有机会来华学习汉语,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项目组为学员们颁发了证书,并鼓励学员们继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做中巴友谊的使者。教育部“汉语桥”团组

27

2022-12
“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在我院顺利开班 12月26日,滨州学院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 “鲁雁翱翔,汉语启航”项目在我院顺利开班。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等地的六十余名海外学员齐聚云端,共同开启中国语言文化交流之旅。本次“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在汉语学习与文化体验的基础上,将航空航天科技与汉语文化、空乘职业技能相结合,融合滨州学院航空办学优势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色,从多角度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课程安排上先直播、后录播,力求既能取得语言教学实效又能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该项目经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并获得资助,能够为国外学生提供汉语、中国文化课程及文化体验活动,是促进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院将以承办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聚焦中文教育,为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23

2022-12
我院获4项滨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近日,滨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公布,我院陈冉讲师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和李彦红讲师的《滨州当代戏剧文学研究》获得常规课题立项,魏淑丽副教授的《日本孙子文化的应用研究》获得孙子文化专项课题立项,朱秀敏讲师的《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获得黄河文化专项课题立项。

08

2022-12
山东大学方辉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12月2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方辉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三星堆: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古蜀文明》的在线学术报告。我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方辉教授介绍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史及重要发现。其次,根据发掘器物的种类、造型、纹饰等特征,对三星堆青铜文化的面貌及其与中原晚商文化及域外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古文献、文字学等,对三星堆文化的神树信仰及“蜀”字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三星堆文化属于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辉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站位高远,在关注学术性的同时又兼具趣味性,为师生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

04

2022-12
我院亓佩成教授参加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现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2年12月3日,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 2022年年会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现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我院亓佩成教授应邀出席(线上)本次年会,并担任第八分会场“百年变局下的俄国”的主持人。在本次会议上,亓佩成教授发表了个人学术成果主题报告——纳卡问题的由来:民族主义与领土纠纷,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

04

2022-12
亚美尼亚学者哈依克·纳扎扬为我院师生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学术报告 2022年12月3日,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哈依克·纳扎扬教授采用线上形式为我院师生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学术报告。哈依克·纳扎扬教授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长期从事《孙子兵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孙子兵法》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已被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和管理等各个竞争领域。在亚美尼亚,《孙子兵法》广为人知,已经被翻译成亚美尼亚语,并在一些高校文科中设为选修课。在埃里温国立大学,《孙子兵法》是文科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选课。哈依克·纳扎扬教授结合古代战争案例,分析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的应用价值。在本次讲座上,师生与哈依克·纳扎扬教授互动十分热烈,并一起探讨了孙子兵法军事理论的思想和应用价值。滨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致辞,亓佩成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人文学院 2022年12月4日

03

2022-12
我院亓佩成教授应邀出席亚美尼亚国家地质博物馆科学院学术会议 2022年12月2日,我院亓佩成教授受邀参加了亚美尼亚地质博物馆举行的“发展中世界的地质学——亚美尼亚地质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会议,并在线上进行了主旨发言。亚美尼亚国家地质博物馆成立于1937年,以著名地质学家Hovhannes Karapetyan教授名字命名。目前,博物馆已拥有1.4万多件展品,下设亚美尼亚矿物学、考古生物学、岩相学、自然资源学、矿泉水学和自然遗迹学等部门。今年是博物馆成立85周年。我院亓佩成教授长期从事亚美尼亚学研究。在本次学术会议上,亓佩成教授就中国和亚美尼亚的交流史现状作了报告。亚美尼亚方面表示期望同我校开展人文和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合作。

28

2022-11
党课开讲啦|人文学院党总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奋发前进力量,11月18日下午,人文学院党总支在4教106室开展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开创辉煌未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党总支王保中书记主持,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琳副教授带领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活动伊始,周琳副教授带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结构。随后,周琳副教授围绕大会主题,着重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思想、新理论,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明确“两个行”、“两个结合”、“三个务必”、“六个坚持”等重要论断内涵,指出了今后学习二十大精神的重点内容与方向。最后,周琳副教授强调,学习二十大报告应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加强自身实践工作相结合、与新时代新发展相结合。本次报告为我院师生党员奉献了一场独特的“精神盛宴”,更为大家准确、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党总支同志表示,今后将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学习、工作、生

28

2022-11
传承人文精神,奋进美好征程 ——人文学院举办新时期学生干部培训会 为培养和增强新时期学生干部的素养与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深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人文学院于11月22日晚在7号教学楼101室召开了新时期学生干部培训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2022级辅导员张欣艺老师和22级全体班委。会议伊始,张欣艺老师先对新生干部表示欢迎,展望并劝诫着大家的未来工作。随后围绕疫情防控、宿舍卫生与安全、责任心培养、网络诈骗防范以及如何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兼顾学习等几个方面展开会议,希望全体学生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本次会议中,张欣艺老师多次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语告诫各位学生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脱离群体。最后,张欣艺老师送给在座新生干部两句话,一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二是“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杰出”。通过此次会议,学生干部们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熟知本学期学生工作重点,深切领会学生组织是学生服务机构。希望全体班委能珍惜岗位的锻炼机会,加强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努力成为综合性人才,为创建优良学风和院风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8

2022-11
山东大学穆宝清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2年11月27日下午,应滨州学院人文学院邀请,山东大学穆宝清教授给我院师生作题为“新时代中华典籍外译的现状、困境及趋势”的学术讲座。讲座中,穆宝清教授围绕中华典籍外译的价值与意义、中华典籍外译的现状及成就、中华典籍外译的问题与策略、中华典籍外译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分析。本场讲座由我院王光利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开拓了学生对中华典籍外译的认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7

2022-11
我院成功举办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语言文学对外传播与文化交流”全国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由人文学院承办的“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语言文学对外传播与文化交流”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滨州学院致远报告厅成功举办,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我校科研处处长李甲亮、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滨州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曲福华以及人文学院领导及部分老师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乔光辉、科研处处长李甲亮、人文学院副院长路来庆等进行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主持。李甲亮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应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努力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共同体,努力在中国语言文学传播交流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收获。李甲亮认为,此次大会对我校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来自全国的各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大会为时一天。在上午进行的大会主题发言中,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玉涛主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穆宝清教授就新时代中华典籍外译的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了探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乔光辉教授对文化自信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思考,安徽大学文学院的

20

2022-11
执笔遵纪律,下笔展未来 为进一步帮助新生更全面深入地学习学校教育的有关规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建设良好院风和学风,人文学院于11月3日统筹组织了22级新生《学生手册》考试,此次考试在1号教学楼107室与2号教学楼110室进行,全体人文学院22级新生参与本次考试。本次考试范围全面、结构合理,全方位地考核了新生对《学生手册》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加深了新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与理解。考前,辅导员张欣艺强调了本次考试的意义,并对考试纪律作出明确要求。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答题,同时严格遵守考试的各项制度,考场内秩序井然,充分彰显了我院学生笃学力行、严于律己的优良品质。学生组织成员认真监考,并在考后秉着公正严肃、认真仔细的态度参与了阅卷工作。通过组织本次考试,我院新生更好地融入了校园生活,督促了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为后续的学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22级新生定会不负韶华,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心态,融入崭新而又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成为一名品行端正、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20

2022-11
人文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开启新征程”合唱比赛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发同学们对祖国母亲热烈而深沉的爱意,11月19日上午,人文学院组织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开启新征程”共唱红歌活动。比赛现场,歌声飞扬,吟唱难忘的岁月,歌声里,词韵间,藏着每个人心中的祖国和对祖国的祝福。一首首经典歌曲,表达了人文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情感和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我们都是追梦人》等参赛作品,高亢激昂,不仅是一种追忆,一种传承,汲取一种力量。比赛结束后,通过评委组公正严谨的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红歌声声颂千秋伟业,初心如磐显盛世气象。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的热情,他们用青春的歌声深切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抒发知党、爱党、颂党的真实情感中,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唱出了对党、对祖国的深情赞歌。

20

2022-11
青葱岁月,你我同行 ——人文学院举办新生交流会 为进一步做好2022级新生工作,让新生掌握大学学习规律,尽快认识到自己角色改变后的位置,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融入校园生活,11月10日晚,人文学院于2号教学楼110室举办了“青葱岁月,你我同行”主题新生交流会。人文学院22级全体新生与部分同学参加此次活动。交流会伊始,我院优秀学生代表孙晓迎、肖天、吴寒洁、许为雪等四位师姐与孙文浩师哥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对新生们的大学生活提出建议,他们谈到大学阶段,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制定明确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责任心与使命感,学会独立思考,做到知行合一;更不能忘记学生的本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保证学有所成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时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本次交流会旨在进一步了解2022级新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缓解新生的迷茫与焦虑情绪,更好的发展自己,在美好的大学旅途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愿你我不负来时梦想,不负少年好时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