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6-16浏览次数:
7212022年5月26日(周四)晚7:00,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1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主题为: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族谱文化。本次沙龙由邢长远副教授主持、王立东副教授主讲、刘立华副教授点评,研学会部分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
沙龙开始,邢长远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王立东副教授和刘立华副教授,强调族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在中华文化血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当下时代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首先研学会第一研学小组选派的焦点同学(21历史本1)发言。焦点同学从历史发展角度详细介绍了族谱的产生与发展,同时指出族谱同社会群体、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姓氏、家族成员及家训、家传也是家谱传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后,焦点同学指出,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接着研学会第二研学小组选派的吴云龙同学(21中文本2)发言。吴云龙同学从族谱形式、族谱内容以及族谱的教化作用三方面说明了族谱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吴云龙同学指出,族谱文化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传承好族谱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族谱文化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最后,研学会第三研学小组选派的王利璐同学(21历史本1)发言。王利璐同学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指出家谱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对推动家谱资源再生性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家谱数字资源建设与文化生态相融合,是我国家谱资源数字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也为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期间,王立东副教授和刘立华副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传承家谱文化是口口相传更重要还是利用网络更重要”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两位老师指出,如今科技的发展为家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口口相传和纸质传承等传统方式可以保留,同时,利用视频拍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便捷的方式。而针对“家谱文化是否为陋习”这一问题,两位老师则表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家谱文化确实存在着歧视女性、排斥异己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家谱文化对于凝聚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为研究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材料。
茶歇过后,王立东副教授围绕本场沙龙主题进行发言,王立东副教授从族谱序的话语体系、族谱文化的传承问题以及族谱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这三个方面引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族谱的相关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重点讲述了族谱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王立东副教授表示,遵循物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原则,遵循小规模、家族档案化的原则,坚持新修家谱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则,是当代人新修族谱必须遵循的三原则。
最后,刘立华副教授进行了沙龙点评。刘老师主要谈了自己的两点体会。首先,刘老师认为三位发言人的发言稿材料都很充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专业性仍有些欠缺;其次,刘老师指出,从文学和历史角度研究族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族谱研究体现了历史研究(史志的重要补充)和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大家的族谱)的交叉和融合。刘老师强调族谱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遣训和期望,一代代的延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优良家风的接班人,同时承担起传承家谱文化的责任,为研究家谱文化、传承家谱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本次沙龙,同学们对于家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沙龙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