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6-16浏览次数:
7205月22日下午,在实验楼北楼408会议室,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与“王长征先生文学创作大学生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团队负责人李雪萍同学结合《卖树》等作品,探讨了王长征诗歌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李雪萍认为“树”这一意象的运用,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所指不仅仅是树,而是象征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价值的事物。杨晴晴同学也关注到了《放生谣》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李雪萍同学强调对自然的馈赠不同,她更强调对自然不能过度索取这一层意蕴。
佳鑫同学则从时空跨越角度解读王长征诗集,以《消失的白马》为例,重点解读了“从古而来”“逝去的岁月”“深邃的未来”等几个关键词,她认为王长征的诗歌体现了连通古今,跨越时空之感。吴雨羲同学主要从语言、结构等来探讨王长征诗歌的风格。她认为王长征的诗歌风格是多元复杂的,既有大量使用象征、暗示手法,晦涩难懂一面,也有平实通俗、非常生活化的一面。她提到《政变的消息》中,田亩、牛、水井、瓦片、炕等意象的运用,就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之感。许雨萌同学重点解读了诗歌《给孩子们》,她认为这首诗从一开始的阴沉到后来的充满希望,体现了内在风格的转变。最后发言的是刘瑞琦同学,她认为王长征先生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理念对其诗歌的写作有很大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取材和题材,诗风和诗旨等。
在同学们发言完毕之后,邢长远老师在肯定同学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也对目前研究短板和薄弱之处进行了指导。邢老师指出,王长征先生是滨州当代代表性诗人,曾获首届极光诗歌奖、首届汉城国际诗歌奖、泰山文艺奖,很值得对其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但王长征诗歌体量大,诗歌创作时间跨度大,因此研究难度也较大。邢老师强调同学们应该进一步研读王长征诗歌,进一步搜集相关研究论文和网评、报评、书评等研究资料,加快研究进度,明确具体的研究选题。此外,邢老师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王长征诗歌的英美翻译情况,要充分关注其诗歌的海外传播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