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52场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

2022-06-16

浏览次数:

717

2022年6月10日(周五)晚6:30,在信息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了第52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主题为:《诗经》中花鸟鱼虫意象的生态意蕴。此次沙龙参与人员为文化生态学研学会全体学生。

沙龙开始王欣乐同学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她强调《诗经》中花鸟鱼虫意象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先民的朴素生态价值观以及生命共同体意识,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研学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魏雨涵同学(20中文本2)发言,魏雨涵同学指出《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包含大量关于自然生态景物的描写,不论是《国风》对男女真情的歌唱、对风土人情的反映,还是《大雅》《小雅》对周朝祭祀、祝颂、燕饮、叙事等内容的展现,亦或是《颂》对周族祖先盛德的歌颂和文治武功的赞美,《诗经》都体现出温柔敦厚、中正和谐、生生不息的天地精神,表现出万物与人类浑然一体、共生共存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生发出一种人与自然相融、与天地同体的永恒感、历史感。

接着,研学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何依格同学(20历史本1)发言,何依格同学认为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的意象“飞鸟”表达了人民对于如飞鸟般自由和美好的生活渴望。如果说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只是为“飞鸟”意象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那么生活的现状便为其的出现提供了必然性。

最后,研学会第三研学组选派的彭淑敏同学(21中文本2)发言,彭淑敏同学认为《诗经》表现出的先民们朴素的生态意识不仅在当时社会教化和国家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今天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因此,我们更要珍惜这一传统的思想遗产,强化生态意识,促进天人和谐,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茶歇过后,王欣乐、陈维飞同学对各小组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王欣乐同学指出,三个小组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诗经》中丰富的生态意蕴,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述充分。陈维飞同学则强调《诗经》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让其无论在写景还是在抒情上都极富艺术感染力,并且《诗经》中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贾甲琪同学进行了沙龙总结。他指出《诗经》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以情感为纽带,展现作者内心的欢乐、忧伤或者怨愤,其中人与自然的情感,已经跳脱人与自然的主客对立状态,由人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之情,逐渐发展至寄情万物,直接实现了人的感情与自然万物的融合。本场沙龙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