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3-12浏览次数:
280航空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国重要战略产业,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对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航空文化作为航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在强国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快研究和推广航空文化也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
滨州学院航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按照校内外协同、跨学科、跨院系的方式组建,是国内首家航空文化专业研究机构。目前,航空文化研究中心确立了航空安全文化、航空企业文化、航空文化产业、航空科普教育、航空人才培养5个研究方向。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讲师8人。航空文化研究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开展航空文化研究和航空文化活动,探索航空文化研究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航空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航空文化研究、交流、培训、咨询服务“四位一体”平台,打造航空文化特色品牌,更好地服务我国民航事业发展。
航空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学校全面推进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建设校园航空文化、加强航空类专业人文素养教育为目标,致力于构建航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航空文化品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承担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重点项目1项、立项以航空为主题的滨州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P)4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出版著作1部。与团委联合举办了滨州学院第一届、第二届航空文化节,与团委联合出版了《航空资讯》内部学习资料,开展了航空科普知识展览、航空文化知识竞赛、航空主题演讲比赛、航空主题征文比赛、航空书画摄影展、航空航天模型阳光体育竞赛、航空主题话剧创作大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对在全校师生中普及航空文化知识、传递航空业发展动态、营造航空文化氛围、促进学校航空特色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
“十四五”期间,航空文化研究中心将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以研究中心为平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航空文化研究为基础,发挥学校优势、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鼓励学科融合与交叉,加强航空特色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较强、治学作风严谨、学术成就突出的学术骨干,既重视基础一般科研成果,同时力争更高层次科研成果。围绕航空校园文化、航空文化产业发展、航空人才培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组织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争取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力争出更多、更好、更高的成果。
2、进一步深入航空公司、航空院校调研,与国内航空类院校航空文化建设、教育资源共享、航空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展开广泛交流与实质性合作,产出行业一流、创新引领的标志性成果。
3、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交流会、座谈会等,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讲学交流,推动滨州学院与国内航空类院校、人文学院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人文学院与航空类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建好研究中心网站,及时掌握科研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借助网络进行资料查询、信息交流和发布,及时进行网络维护与网页内容更新,使中心成为航空文化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点平台。
4、进一步提升航空文化研究中心面向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使科学研究产业化,提高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至少与2个以上的地方政府的对口部门、企事业单位有合作与服务关系。
5、继续与团委、各航空院系联合开展航空文化系列活动,建好有效文化育人机制,将航空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学生航空文化素养,培育出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把学校航空文化素质教育的软硬件资源辐射到民航企事业单位,助力我国民航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