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4-07浏览次数:
142
刘老师认为,作为人文学院的学生,仅仅读书还不够,还要理解吃透,诵读作品,尤其是诵读名家名作就是衡量读书理解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刘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会让学生起来阅读讲解一些作品。
2016年4月,滨州学院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师生的国学素养,进一步推进学校“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滨州学院举办第十二届“读书月”活动。
学校关于“书香读书月”的通知一出来,刘老师就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时间,将学生们带到信息楼东侧的绿化圈内,让学生们在鸟语花香的藤萝长廊附近围坐,分别来诵读事先准备的作品,并进行现场讲解引导,尤其是将学生们带到桃花梨花盛开的树下感受朱自清名篇《春》的句子,观察蜜蜂的喧闹,体验微风中飘散的花香,想象成熟的果实……很快九十分钟的课就在学生们的诵读和师生的讨论分析中结束了,大家甚至忘了课间休息。
课后很多学生反映除了体育课,这是第一次在户外上课。学生王聘的话比较有代表性,她说:“贴近大自然,吟咏春,课外上课方式使我感觉更加真实,大自然似乎有一种奇妙的能力,可以把人不自觉的引入春的怀抱中,坐在室外长廊下,听着鸟鸣虫叫,心情也更加愉快,这种上课方式,可以可以给人一种悠游自在的感觉,在不自觉中学到知识。”
作为学校广播站的一员,殷秀芝体会深刻,她说:“老师给我们讲春的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是真的感悟到春的气息,真的被融入进去了。”为数不多的男生马志超谈了他通过此次课程对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理解;庞莎莎愉悦地说:“我们读诗,就像一场诗会,在春天中赞美春天感受春天。老师对我们所读诗的讲解让我们对诗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委王璐甚至谈到了对创作源泉问题的理解“这堂课让我懂得了,那些诗人到底是怎么创作出那么有感情的作品特别受益匪浅,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说艺术创作需要生活实践。”
岳金园的话语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我很喜欢这堂课,真正感受生命的气息,让人精神抖擞。希望未来的自己会一直像那刚破土的嫩草,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拼劲。我希望未来可以多有室外课,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我们有更多热情去学习。”
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同学没有机会起来诵读。刘老师让大家课后把自己准备好的作品统一上传到她建立的口语课课程群里,要求大家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读后感。
刘老师说:“高校的课堂应该是灵活的,这样的授课方式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凸显出人文特点,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课是可以这样上的!”刘老师希望用这种形式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读书月”活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