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1-12浏览次数:
245
荧光读书会作为滨州市公益性质的文化创意空间是一种在于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的活动,秉承“新知、良知、真知”的三知精神,坚持“学而时习之”;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读书会的创办人是滨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薄其圣,核心成员由社会各层面精英组成。大学生层面由滨州学院2012级学生史润东为秘书长(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2013级学生王烁栋(人文学院学生会秘书长)、韩乐乐(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为副秘书长和其它骨干成员组成。
在10月24日的读书会活动中,薄其圣老师主要就“荧光义工”志愿服务建设和志愿服务三要素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荧光义工”志愿服务建设
1.谈到下周理事会商谈会员注册问题,使得荧光义工团队更具规模化和有序性。
2.义工机构在滨州市注册并与滨城区区红会合作,深化机构在滨州市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组织机构分量。
3.在谈到荧光义工的‘前世今生’,薄其圣老师谈从一开始创星火义工时5个发起人到荧光义工的2位发起人,并总结了星火义工的志愿服务经验教训和对之后荧光义工的教育性借鉴意义。
二、志愿服务三要素
1.“科学”。遵循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的流程,运用社工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极全面地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协调工作和后期收尾性工作,使得志愿服务更具科学性。
2.“规范”。在义工团队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进行中要注意项目
运作和服务的规范性,使得志愿工作更具教育意义和专业性质。例:相应场合的服装穿着要规范得体。对于“规范”这一要素,薄老师提到在10月21日众智社工服务中心张文娟社工和盲人按摩师张士孟先生的“九九重阳”服务老年人穴位健康项目活动,此活动便是志愿服务规范性的一次典型示范。
3、“实效”。薄老师谈到,志愿服务主要是自我提升和自身行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在社会工作理念体现为‘助人自助’,在此基础上期于志愿服务工作和项目活动更需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效果。
此外,本次荧光读书会活动还谈到“文化义工”、“义工管理”和综合型义工志愿服务。众智社工投资运作人孙术波先生谈到滨城区的‘四点半课堂’志愿项目。【注:‘四点半课堂’志愿项目--在学生放学与家长工作下班间隙进行志愿托管的福利性项目活动】
会后,就志愿服务项目,众智社工邀请与会的人文学院和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群体参与到‘四点半课堂’志愿项目中来,以更好的增加学生们的多方面技能和兴趣的培训培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