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顺利开展2023届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近日,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相继组织开展了2023届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工作。开题答辩过程中,在学生自述的基础上,答辩教师就论文的选题、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心地指导,学生受益匪浅。此外,教师还对学生特别强调了科研诚信,要求学生也一定要做到恪守学术道德、践行科研诚信。
人文学院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科研诚信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鲁教科发〔2022〕3 号)和学校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月工作要求,人文学院于3月7日下午在1-401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由陈玉涛院长结合我校科研诚信建设情况,重点宣传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推动我院教师深入理解《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国家相关政策于规范性文件,要求教师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规范开展科研活动。二是鼓励我院教师采取研讨会、推进会等方式就科研诚信相关问题交流心得,深入实践学校科研诚信建设。三是结合学术不端案例,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强化我院教师对科研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社科院宋燕鹏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3年2月2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社科出版社编审宋燕鹏教授应邀给我院师生作题为“华风南下:在马来西亚发现中国历史”的学术讲座。讲座中,宋燕鹏教授强调,近代以来的华侨华人史是中国近代史的延伸,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史更是和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关。华侨华人携带中华文化的基因海外落地生根,不仅带来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华文化的因子,也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讲座以龙山堂邱公司为例,通过邱氏宗族的海外再建构、邱氏宗族对福建人社群的形塑影响分析19世纪槟榔屿闽南宗族组织的兴盛。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人的五大方言群与地缘会馆,以惠州会馆海陆丰人为客家方言群为例,点明会馆与方言群划等号存在的误区。作为社群集聚认同标准的会馆构成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为说明马来西亚华人宗教信仰问题,梳理了汉传佛寺类型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华人神庙与籍贯的关系。马来西亚华侨虽身居海外,但对中国历史的参与度并未降低,而华人则肩负了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本场讲座由我院王凤翔院长主持。本次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认识。滨州学院人文学院2023年2月24日
我校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圆满完成
近日,由教育部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的滨州学院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鲁雁’翱翔,汉语启航”圆满结课。为期10天的“汉语桥”项目,共有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等地的60余名海外学员参加。学员们以线上语言直播课、文化录播课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学习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基本语言要素,培养了基本的日常汉语交际能力,学习了中国乘务礼仪和孙子兵学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饱尝了一场云端汉语盛宴。项目中的汉语直播课程和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均由我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授课团队经过培训、研讨和打磨课程,形成了知识连贯、体系完备的教学思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该项目在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将航空航天科技与汉语教学、空乘职业技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合滨州学院航空办学优势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色,从多角度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结课仪式中,学员们表达了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意愿,希望能够有机会来华学习汉语,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项目组为学员们颁发了证书,并鼓励学员们继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做中巴友谊的使者。教育部“汉语桥”团组
“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在我院顺利开班
12月26日,滨州学院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 “鲁雁翱翔,汉语启航”项目在我院顺利开班。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等地的六十余名海外学员齐聚云端,共同开启中国语言文化交流之旅。本次“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在汉语学习与文化体验的基础上,将航空航天科技与汉语文化、空乘职业技能相结合,融合滨州学院航空办学优势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色,从多角度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课程安排上先直播、后录播,力求既能取得语言教学实效又能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该项目经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并获得资助,能够为国外学生提供汉语、中国文化课程及文化体验活动,是促进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院将以承办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聚焦中文教育,为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我院获4项滨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近日,滨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公布,我院陈冉讲师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和李彦红讲师的《滨州当代戏剧文学研究》获得常规课题立项,魏淑丽副教授的《日本孙子文化的应用研究》获得孙子文化专项课题立项,朱秀敏讲师的《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获得黄河文化专项课题立项。
山东大学方辉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12月2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方辉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三星堆: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古蜀文明》的在线学术报告。我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方辉教授介绍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史及重要发现。其次,根据发掘器物的种类、造型、纹饰等特征,对三星堆青铜文化的面貌及其与中原晚商文化及域外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古文献、文字学等,对三星堆文化的神树信仰及“蜀”字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三星堆文化属于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辉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站位高远,在关注学术性的同时又兼具趣味性,为师生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
亚美尼亚学者哈依克·纳扎扬为我院师生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学术报告
2022年12月3日,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哈依克·纳扎扬教授采用线上形式为我院师生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学术报告。哈依克·纳扎扬教授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长期从事《孙子兵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孙子兵法》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已被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和管理等各个竞争领域。在亚美尼亚,《孙子兵法》广为人知,已经被翻译成亚美尼亚语,并在一些高校文科中设为选修课。在埃里温国立大学,《孙子兵法》是文科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选课。哈依克·纳扎扬教授结合古代战争案例,分析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的应用价值。在本次讲座上,师生与哈依克·纳扎扬教授互动十分热烈,并一起探讨了孙子兵法军事理论的思想和应用价值。滨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致辞,亓佩成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人文学院 2022年12月4日
我院亓佩成教授应邀出席亚美尼亚国家地质博物馆科学院学术会议
2022年12月2日,我院亓佩成教授受邀参加了亚美尼亚地质博物馆举行的“发展中世界的地质学——亚美尼亚地质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会议,并在线上进行了主旨发言。亚美尼亚国家地质博物馆成立于1937年,以著名地质学家Hovhannes Karapetyan教授名字命名。目前,博物馆已拥有1.4万多件展品,下设亚美尼亚矿物学、考古生物学、岩相学、自然资源学、矿泉水学和自然遗迹学等部门。今年是博物馆成立85周年。我院亓佩成教授长期从事亚美尼亚学研究。在本次学术会议上,亓佩成教授就中国和亚美尼亚的交流史现状作了报告。亚美尼亚方面表示期望同我校开展人文和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合作。
党课开讲啦|人文学院党总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奋发前进力量,11月18日下午,人文学院党总支在4教106室开展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开创辉煌未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党总支王保中书记主持,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琳副教授带领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活动伊始,周琳副教授带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结构。随后,周琳副教授围绕大会主题,着重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思想、新理论,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明确“两个行”、“两个结合”、“三个务必”、“六个坚持”等重要论断内涵,指出了今后学习二十大精神的重点内容与方向。最后,周琳副教授强调,学习二十大报告应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加强自身实践工作相结合、与新时代新发展相结合。本次报告为我院师生党员奉献了一场独特的“精神盛宴”,更为大家准确、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党总支同志表示,今后将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学习、工作、生
我院成功举办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语言文学对外传播与文化交流”全国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由人文学院承办的“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语言文学对外传播与文化交流”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滨州学院致远报告厅成功举办,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我校科研处处长李甲亮、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滨州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曲福华以及人文学院领导及部分老师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乔光辉、科研处处长李甲亮、人文学院副院长路来庆等进行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凤翔教授主持。李甲亮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应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努力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共同体,努力在中国语言文学传播交流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收获。李甲亮认为,此次大会对我校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来自全国的各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大会为时一天。在上午进行的大会主题发言中,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玉涛主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穆宝清教授就新时代中华典籍外译的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了探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乔光辉教授对文化自信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思考,安徽大学文学院的
党课开讲啦 ——胸怀家国情,建功新时代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思践悟新思想中深耕不辍,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政治意识,11月16日晚,人文学院于4号教学楼106室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胸怀家国情,建功新时代”主题党课活动。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辅导员高宇老师主持,人文学院王凤翔院长由“何为家国”出发,为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活动中,王凤翔院长从“何为家国”“家国同构”“情怀何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赤诚与无私。课堂上,王凤翔院长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例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知识能力和家国意识。随后,院长强调新时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甘于奉献的精神,全面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授课完成后,全体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了周保章同志的精彩党课,深受中国共产党人扎根基层、拒绝诱惑这些优良传统的感动,享受了一场精彩生动、系统深入的主题党课。此次党课的成功组织,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培植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同时还为同学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师大王记录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2年11月8日下午,应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孙子研究院、滨州学院社科联邀请,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给我院师生作题为“从清代帝王对史馆修史的干预看官方史学的特征”的学术讲座。讲座中,王记录教授围绕清代帝王主动修史、史书修篡次第进呈御览的制度、对史学修篡的干预、史官和史馆的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分析。本场讲座由我院亓佩成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开拓了学生对清朝修史制度和史学特征的认识。清朝帝王对史学的干预,尽管有诸多负面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 2022年11月9日